𝐿’𝒶𝓂𝒶𝓃𝓉 𝓈𝑒𝒸𝓇𝑒𝓉

禁止抒情

此博客不发同人,用于囤积剧评、影评、书评等,偶尔存放练笔,低频更新,是个小破纸篓

等哪天想写原创了再用回这个号
*2019*

关于“美源于何处”的思考

作为一个自己审美水平一般但也总吐槽别人审美的人也曾想和人认认真真地讨论一回现在的网络文娱审美,想想大多数人的审美总还是停留表面也没多少探讨余地(。

amazing:

 @玉壶冰  提问:


 


您以为,一篇文章的“美”来源于哪里、受哪些因素影响?一篇文章是否能让人有“美”的感觉又是否重要?


这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我周围的许多人(包括我自己)都认为译介的文字缺少美感,可就算我们看得是中国人写得书,也同样会评判“美”与“不美”。举个简单的例子,同样是先秦时期的作品,我个人会认为《道德经》富美感,而《论语》则不然。


其实这个问题我问过许多人,他们的回答大多是“共鸣产生美”。我基本同意这个观点,可问题在于,并不是所有的共鸣都能够产生美,而美有时竟也不来自于共鸣。于我,前者如雨果、鉴湖女侠秋瑾,后者如川端康成。那么您以为美究竟来自于文章的思想,还是作者的文笔呢?


还有一个问题。我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身边人、网络上接触到的人所夸赞的美,多半是阴柔之美、细腻之美,气势雄浑的文章往往难以称“美”。您认为,这究竟代表国人的审“美”取向,还是因“美”这个词概念模糊,而产生的“歧义”甚至是“误解”呢?


 


您好,很抱歉再一次如此冒昧地打扰您。这其实不是单独的一个问题,而是“美来源于何处”的补充或订正——受限于我的表达能力,某些语句并不能准确表达出我的意思:那句“我基本同意这个观点”其实应该表述为“我认为存在一种情况,使美源于共鸣。”


我也想稍稍强调一下这个问题的重点在于“来源”。我说了太多的废话,导致这个问题显得更像是在讨论“美的外化表现”,但讨论“美的外化表现”一点意义也没有——美压根不是世界的,共鸣才是。这个怨我(捂脸,感觉给太太造成了没有必要的困扰)。若我的陈述给您以中国审美(狭隘地)度量世界这一感觉,我得给您道歉。它们其实只是一个例子。


很好,我又说了一堆废话。其实问题只是“您以为美来源于何处?是作者的思想、作者所创造出的意境、作者的文笔本身,还是其他因素?”


 




答:非常感谢你的提问!要讨论这个问题,需要先问一个其他问题:什么是“美”?如果没有对“美”做个定义,其实是很难开始关于“美”来自于哪里的讨论的。如果要追溯美的定义,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是西方哲学最早的关于“美”的讨论,这里面借苏格拉底之口,提出了美是有用的,能够产生有益结果的事物就是美的,以及美是视觉和听觉上的快感这几种观念。后来柏拉图又继续完善和修正这个理念,提出了“美是理念”的概念,将美从有实际意义的事物中抽离出来,将其当做一个不生不灭,独立存在的至高形式。后世的哲学家对这个理念有诸多修正(当然包括柏拉图自己的学生,提出美的理念不脱离于事物本身,而是在事物之中的亚里士多德),不过“美是功利主义的”和“美是纯粹的,脱离了是否有用的范畴”这两个观点,始终是关于美的概念的争论的核心。这些争辩越是庞杂,越是繁多,越是体现了美是极为复杂的,相当主观的概念。有用的东西是美的,无用的东西也可以是美的。关于美的问题,是一个认识论的问题。




全文链接


备用链接




这问答的难度越来越高了(弱小,无助,又可怜.jpg)


关于怎样的文章才算是好文章的讨论,之前也在LOF上看过很多次,我絮絮叨叨写了那么多,总的意思是:自己觉得爽就行。


但是还是要多读书,多写作,多修改,莫做井底之蛙,给诸多努力提高自己的文手比个很大的心心❤





评论
热度 ( 59 )
  1. 共2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𝐿’𝒶𝓂𝒶𝓃𝓉 𝓈𝑒𝒸𝓇𝑒𝓉 | Powered by LOFTER